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成果    |      开放与交流    |      资源共享    |      运行管理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more
 通知公告 more
  • 学术报告通知(知行讲堂第...
  • 01-12
  • 学术报告通知(知行讲堂第...
  • 01-12
  • 学术报告通知(知行讲堂第...
  • 01-12
  • 学术报告通知(至善讲堂第...
  • 01-12
  • 学术报告通知(至善讲堂第...
  • 01-12
  • 学术报告通知(至善讲堂第...
  • 01-12

    我校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举行

    发布日期:2018-01-12

    10月13日,天津市科委会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在滨海主校区就我校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举行论证会。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研基地处调研员强振宏,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天津市科委副巡视员范英姿出席论证会。校长韩金玉,副校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路福平以及重点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论证会。


    本次论证会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教授任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热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韩布兴研究员任副组长。专家组一行对我校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所属各科研团队实验室及展室进行了现场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就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研究方向、团队构成、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听取了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报告。
    经过充分质询、讨论,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特色突出,建设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可行,具备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符合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论证,并建议尽快批准建设,同时,对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研基地处调研员强振宏代表科技部基础司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论证通过表示祝贺,他表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天津市科委和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希望实验室能够用好政策,优化方案,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扎实推进实验室建设。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表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平台,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教委将充分依托“十三五综投”和“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项目”,在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平台建设、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希望科技大学继续发挥学科和行业优势,把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好,为天津市教育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市科委副巡视员范英姿表示,天津市科委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将贯彻落实科技部领导要求,加强对实验室建设运行的工作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实验室运行经费、项目申报、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在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落实推动上,给予重点实验室先行先试的支持,力促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流的学术委员会,配备一流的科研仪器设备,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形成一流的学术影响力。
    韩金玉校长代表学校对科技部、市科委、市教委和各位专家对重点实验室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学校将举全校之力,继续优化资源配置,从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软硬件建设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充分发挥科大传统学科优势,努力建设好重点实验室,为推动行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论证会上,副校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路福平汇报了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就实验室的目的定位、目标任务、研究方向、条件队伍、组织框架与运行管理、经费投入与保障措施、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据悉,我校拟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地区和全国的食品产业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以保障国民健康为核心目标,围绕食品营养机理与功能评价、食品中危害物识别机制与风险评估、食品加工制造过程营养与安全调控机理三个研究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推进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实验室围绕食品营养与安全保障等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食品营养因子分离提取、营养因子作用机理、仿生免疫分析技术、高通量精准分析研究、营养因子生物制造、传统发酵食品酿造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